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创作背景
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思念家乡的作品,“以诗入词”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,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此词《总案》与《编年录》失载,朱本、龙本未编年。考公凡秋中为客者七,惟元丰八年乙丑(1085)由常州赴登州,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,最与此词相符。《文集》卷五五《与杨康公三首》其三写于赴登州途中,云:“两日大风,孤舟掀舞雪浪中,但阖户拥衾,瞑目块坐耳。杨次公惠酝一壶,少酌径醉。醉中与公作得《醉道士石诗》,托楚守寄去,一笑。某有三儿,其次者十六岁矣,颇知作诗,今日忽吟《淮口遇风》一篇,粗可观,戏为和之,并以奉呈。”又,《文集》卷七一《书遗蔡允元》:“仆闲居六年,复出从士。白六月被命,今始至淮上,大风三日不得渡。”这与词中“秋风来万里”、“羁舍留连”甚合,故编元丰八年乙丑(1085)九月,作于楚州。邹王本从之。
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:https://www.gushicidaquan.com/gushi/98981.html
苏轼:https://www.gushicidaquan.com/shiren/186.html
注释
①屏帏:屏,屏风;帏,床帐。
②衣袂:衣袖。
③衾:被子。
④玉漏:古代计时器。长如岁:度夜如年。
⑤衣带渐宽:指人因忧愁而消瘦。
⑥新书:新写的信。
作品译文
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。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,冷气透入人的衣袖。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。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,越发觉得长夜漫漫。
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。梦里醒来凄绝伤神,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。衣带渐渐宽松,不为别的什么。只为新到的书信,又平添了许多憔悴。
作者苏轼资料

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,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仙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..... 查看详情>>
苏轼古诗词作品: 《题李景元画》 《寄欧阳叔弼·昔葬衣冠今在否》 《减字木兰花·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》 《题云龙草堂石磬》 《二公再和亦再答之》 《同王胜之游蒋山》 《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》 《清平乐·清淮蜀汴》 《书李公择白石山房》 《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》
古诗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的名句翻译赏析
- 衣带渐宽无别意。新书报我添憔悴 - - 苏轼 - - 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
- 羁舍留连归计未。梦断魂销,一枕相思泪 - - 苏轼 - - 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
- 有客抱衾愁不寐。那堪玉漏长如岁 - - 苏轼 - - 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
- 昨夜秋风来万里。月上屏帏,冷透人衣袂 - - 苏轼 - - 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
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
- 古诗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- - 注释译文 - - 苏轼
- 古诗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- - 赏析 - - 苏轼
- 古诗《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》- - 创作背景 - - 苏轼
- 古诗《雨中花慢·邃院重帘何处》- -注释译文 - - 苏轼
- 古诗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- -创作背景 - - 苏轼
- 古诗《满江红·忧喜相寻》- -创作背景 - - 苏轼
- 古诗《调笑令·渔父》- -鉴赏 - - 苏轼
- 古诗《春宵·春宵一刻值千金》- -创作背景 - - 苏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