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创作背景
《咏史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,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,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。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,自有其更复杂、更本质的原因所在。颈联推进一步,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,这是此诗的主旨。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,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。
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(840年)正月文宗去世之后。据新、旧《唐书·文宗纪》及《通鉴》卷二四三载:文宗深知穆宗、敬宗两朝之弊,即位后励精图治,去奢从俭。曾两次谋诛宦官,均遭到失败而“受制于家奴”,最终郁悒而死。期望有成而“运去”“力穷”,勤俭求治亦无力回天,作者既伤悼文宗,又深虑唐王朝命势将颓,于是悲凉而哭,流露出无望的感伤情怀。
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:https://www.gushicidaquan.com/gushi/23885.html
李商隐:https://www.gushicidaquan.com/shiren/10.html
赏析
⑴“历览”二句: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,穆公问之曰:‘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?’由余对曰:‘臣尝得闻之矣:常以俭得之,以奢失之。”历览,遍览,逐一地看。奢,享受。
⑵“何须”句:琥珀,松柏树脂之化石,有淡黄、褐、红褐诸种颜色,透明,质优者可作饰物。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。与下句“真珠车”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、敬宗之奢侈。“何须”,与下文“岂得”言文宗勤俭不奢。
⑶“岂得”句:真珠车,以真珠照乘之车。真珠,即珍珠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载:“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,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。”
⑷运去:指唐朝国运衰微。青海马:龙马,以喻贤臣。《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青海中有小山,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,言得龙种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,放入海,因生骢驹,能日行千里,故时称青海聪马。”按亦称青海龙孙。
⑸蜀山蛇:据《蜀王本纪》载:秦献美女于蜀王,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。还至梓潼,见一大蛇人山穴中,五丁共引之,山崩,五丁皆化为石。刘向《灾异封事》:“去佞则如拔山。”此以喻宦官佞臣。
⑹预:与,意指听到。南薰曲:即《南风》。相传舜曾弹五弦琴,歌《南风》之诗而天下大治。其词曰:“南风之燕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。”
⑺苍梧: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,传为舜埋葬之地。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。翠华:以翠羽为饰之族,皇帝仪仗。舜逝于苍梧之野,故云“哭”,此以舜比文宗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建翠华之旗,树灵笼之鼓。”李善注:“翠华,以翠羽为葆也。”
白话译文
纵览历史,凡是贤明的国家,成功源于勤俭,衰败起于奢华。
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,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?
想要远行,却没遇见千里马,力单势孤,难以拔动蜀山猛蛇。
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?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。
作者李商隐资料

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,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..... 查看详情>>
李商隐古诗词作品: 《相思·相思树上合欢枝》 《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》 《赋得鸡》 《蝶三首其一》 《回中牡丹为雨所败·浪笑榴花不及春》 《房中曲》 《杜工部蜀中离席》 《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》 《巴江柳》 《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》
古诗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的名句翻译赏析
- 几人曾预南熏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 - - 李商隐 - - 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
- 运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 - - 李商隐 - - 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
- 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 - - 李商隐 - - 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
-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 - - 李商隐 - - 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
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
- 古诗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- - 赏析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- - 注释译文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咏史·历览前贤国与家》- - 创作背景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安定城楼》- -赏析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楚宫·湘波如泪色漻漻》- -创作背景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到秋·扇风淅沥簟流离》- -赏析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西南行却寄相送者》- -注释译文 - - 李商隐
- 古诗《汉宫词》- -赏析 - - 李商隐